close

  

中國時報【趙靜瑜╱台北報導】

用自己擅長的樂器與彼此交談,透過無國界的音樂碰撞和文化交融,進一步與世界對談,大提琴家馬友友16年前發起「絲路計畫」,不但至今仍然持續進行,更啟發許多後輩音樂家在交流中找到人生的解答,今起正在台灣上映的「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紀錄片以鏡頭記錄了馬友友是如何在「絲路計畫」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大家都說我很聰明,我從小帶著這份音樂天賦長大,我從未致力成為一個音樂家,而是自然成為一位音樂家,所以我會疑惑我自己到底是誰?而絲路計畫給了我答案。」

輪盤大法 第二章馬友友是知名度最高的華裔大提琴家,他祖籍中國,出生法國,在美國長大,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後在哈佛大學拿到人類學學位,演奏邀約不斷。至今馬友友錄製專輯超過75張,得過15座葛萊美獎。馬友友玩輪盤別忘了限紅條件!在片中表示,音樂正是一種跨文化領域的表現,一如「絲路」連結不同的地理版圖,互相溝通。

拍攝團隊從馬友友與團隊持續研究中國傳統樂器、非洲叢林音樂到中亞樂器,將古絲關於輪盤遊戲包號路商隊從地中海延伸到太平洋這整段路途中的藝術與人文,重新介紹給世人,馬友友說,「每一次的絲路計畫演出都是自我覺醒的心路歷程,經過這樣的探索,我知道音樂的意義,這趟絲路旅程,我已經不只是嚴肅的古典音樂家,而是民族音樂家了。」

該紀錄片由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摩根內維爾執導,凱群羅傑斯監製,曾於今年柏林影展特別放映,贏得國際外媒好評,認為該片傳達了「振奮人心的音樂,也表達了創新的精神。」EA3F96853D7BBD56
arrow
arrow

    pn1ztn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